文科研究生的读书、研究和论文写作
陈国新赵晓刚
笔者根据自己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长期培养指导硕士生、博士生的经验,着重谈谈文科研究生怎样读书、怎样搞科学研究、怎样进行论文选题与写作,供新导师和研究生治学参考。
一、读书的特点和要求
1.要有计划
研究生读书计划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专业读书计划。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管着研究生大的读书计划,三年的读书计划。研究生要立足专业,将来靠专业所学安身立命。这是长期的、大的读书计划。第二个层次:研究方向读书计划。研究生在第二个学期、至迟在第三个学期要尽快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拟订研究方向的读书计划。这是中期计划。第三个层次:学位论文的科研读书计划。在初步完成研究方向读书计划,有了创新观点的基础上,将研究方向细化为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而确定自己学位论文的科研读书计划。这是短期计划。研究生的读书首先要有读书计划,而且必须完成这个读书计划。没有或不完成读书计划,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基本上就是打烂仗。
2.要史、著、论相结合
研究生读书,书目的选择和计划的拟定,必须史、著、论相结合。所谓“史”就是每个专业、每个研究方向甚至每个选题的学说史。研究生研究、做学问必须站在前人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向历史学习。每个专业必须搞通本专业学术史。没有史做基础,论文跟工作报告差不多,就没有理论深度,缺乏历史感,轻飘飘的。有史的基础,选题、论文才能变得厚实起来。所以读书计划必须先读专业学说史。所谓“著”指的是古今中外关于这个专业、这个研究方向、这个选题的经典著作、文献。读经典名著,掌握第一手资料是研究生读书的基本功。研究生与本科生读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本科生以读教材为主,研究生以读原著、文献为主。原著、文献与教材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研究生掌握了原著、文献,就知道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源头所在,就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去驾驭所学。如果把“史”比作一个常青的“藤”,那么经典著作就是在“藤”上结的一个又一个的瓜。掌握了史来读名著,就好比“顺藤摸瓜”,顺着史的线索去读不同时代不同名家的著作。所谓“论”就是学术论文。学术界是日新月异的,研究生怎样掌握员工动态、学术前沿?就是通过每年每月每期,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着的学术论文掌握员工动态。研究生要学会看学术论文,坚持看新杂志、新论文,一周1 0篇左右,养成习惯,这样知识就永远不会过时,就能把握这个专业、研究方向、选题的学科动态和理论前沿。按照史、著、论相结合去读书、做学问,由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推进,功底就扎实。
3.要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
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这么多的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怎样读好、怎样读完?这就有个读书方法的问题,可以采取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的方法。所谓浏览就像是看报纸一样大标题翻一下,了解著作的书名、目录、提要、前言、后记、大体纲要,或者论文的标题、内容摘要,知道著作、论文讲的是什么。浏览主要就是博览群书,涉猎要宽,沙里淘金,精选出进一步泛读、精读的著作或论文。特别是学文科的更要重视浏览。所谓泛读,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要求一页一页翻,一目十行。遇到不懂的、精彩的地方不要停,记下页码,继续读,这样可以加快读书速度。古今中外书虽多,但真正有价值有用的信息却不多,重复的多,这就需要通过浏览、泛读,筛选有用信息。通过浏览、泛读留下需要精读的书。所谓精读,就是在浏览、泛读的基础上,对需要精读的著作、论文,一字一句地字斟句酌,甚至连标点、注释都不要错过。精读可分四个层面:①认知。做到字面读懂,甚至可以复述,背下来。②理解。和前后章节,甚至和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接通知识间的联系。③质疑。进一步地读出问题,提出质疑。读书读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飞跃,科学哲学家波普就认为“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科学家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有意义”。研究生要有问题意识。论文写作必须树立问题意识、问题中心。问题从哪里来?首先从读书中来,书读多了才有问题。④创新。有了问题,进一步读书和调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做出理论创新,这样研究就有自己的创新成果。所以,读书要把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保证读书的质量,做到严谨治学。
4.要与记笔记相结合
尽管现在有复印、电脑、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仍然不可能完全代替笔记,而是笔记的补充。笔记大体有四种形式:
索引笔记——在浏览、泛读过程中随手记下著作或论文的作者、书名、标题、杂志、出版社、年月、期数、页码以及用简单几个字概括的问题,即在哪本书或哪篇论文上讲了什么问题。研究生记索引笔记对科学研究很重要,记索引笔记的过程就是在读书过程中积累有用信息的过程,平时的积累可以避免使用时的手忙脚乱。
摘要笔记——把最重要最有用的观点、材料一字不漏地摘抄(复印)下来。这些观点、材料在写论文引用时可以打上引号,规范引注。写论文的引注材料就是从摘要笔记中来的。
札记笔记——用自己的话概括所读书或论文的基本观点、中心思想,也可以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随手记下来,少则几个字,多则几十、几百个字。札记笔记对文献综述很有用,对理论创新和写论文也很有用。我们平时在读书或讨论中闪现的一些思想火花,稍纵即逝,如果不随手记下来,过后再想也想不起来。
文献综述——这是做科学研究的基本功,也是掌握学科研究动态的基本要求,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文献综述主要综述与学位论文选题方向有关的古今中外前人的研究成果,前人的著作、论文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观点,这些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要根据所读的文献梳理出来。通过文献综述,才能找出前人研究空白和薄弱处在哪里,你的选题和研究的基础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创新在哪里,这也是论文的理论根据和价值所在。
5.要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
研究生读书要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论文选题和研究必须立足于实践,特别提倡深入社会实践做个案调查,这对科研锻炼很有好处。社会调查有很系统的一整套方法,文科研究生通过社会调查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避免网上下载、抄袭。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提出了许许多多前人从来没有提出过、解答过的问题,从社会实际出发才能使我们的理论创新有扎实的根基。
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写作
研究生在读书、研究的基础上,要在第三个学期至迟在第四个学期选题、开题。研究生选题、开题要尽早,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研究方向和选题的关系、开题与写作的关系。
1.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
简单地概括,所谓研究方向就是科研工作者在较长时间内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学术领域。我把它形象地称作“学术圈地”,就是通过治学建立自己科学研究的自留地。研究生作为科研新手,开始确定的研究方向常常是蒙眬的、意向性的,必须通过一个个课题的研究,一篇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方向才逐步确定下来,形成自己稳定的学术领地。研究方向与课题、论文是面与点的关系,研究方向限定了课题、论文的范围,而课题、论文体现和拓展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该和研究方向紧密结合起来。
2.确定研究方向与选题的基本原则
目标先行原则——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要与毕业以后的前途结合起来考虑。如果要考博,就要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论文选题与考博的专业方向、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相接近,博士生导师录取博士生,往往会考虑是否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如果要就业,或去高校、科研机构,或去机关、企业,就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论文选题与就业方向靠拢。
扬长避短原则——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要尽可能与自己的本科基础、过去工作实践基础、就读院校的基础条件联系起来考虑。要热爱和立足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努力实现研究生学习与自己以往的知识和实践基础最佳结合,少走弯路,发挥自己的优长,厚积薄发,早出成果。除非特殊需要,一般来讲,不要去搞自己不懂或不熟悉的东西,也不要见异思迁,搞远离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东西。
适应国家社会重大理论和实践需要原则——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要瞄准国家社会最关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尤其是文科专业,一定要有现实意识、问题意识,才能使研究真正有价值。每一年的《国家社科基金指南》就列出了当前国家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可以跟据这些问题细化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这一方面可以通过申请课题,获得论文的社会调查研究经费;另一方面,研究工作只有适应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需要才有前途,才能越做越大。
理论创新原则——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论文选题,做出研究成果,贵在创新,也难在创新,“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小题大做和可行性原则——研究生要把大课题细化为可以具体操作、保证完成的小题目,小题大做,写深写透。因为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有限,硕士学位论文3万字容量有限,能够将一两个问题说清楚,有新意,就很不错了。
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环节。应尽早在第三个学期进行。开题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选题的研究动态——即1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求选题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说明选题的学术性、现实
性、创造性。
研究提纲——列出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主要观点、重点难点,老师通过研究提纲可以看出选题有没有创新。研究提纲与学位论文写作提纲还有差距,写作提纲是进一步研究后的成果。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完成论文研究采取的科学方法、文献资料的阅读和收集、社会调查的技术路线、论文研究和写作的时间安排、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提交等。
存在的困难——完成论文研究有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导师指导或请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参考文献——与选题有关的中文、外文主要参考文献,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论文还要求有几篇外文参考文献。
研究生开题报告通过后,还要根据导师和专家组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选题。一个好的成熟的论文选题等于研究成功了一半。
4.学位论文怎么写
学位论文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论文,其核心在创新。学位论文就是写创新观点,即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材料来充分论证自己的创新观点。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创新可分为三个层次:
学科创新——这是最大的创新,如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规律,实现了生物学的革命;马克思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革命。达尔文、马克思被称为学术大师、科学巨匠、大思想家。
专业创新——在学科的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专业的创新,如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专业创新使科研工作者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观点创新——某一学术观点、结构、材料创新,或提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和观点,或综合不同的观点形成新的学术观点,或对前人提出的学术观点进行修正完善,或在某个学术观点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材料上有创新。这是优秀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能够争取达到的创新。
现今的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是科研新手,要求他们的学位论文都达到以上的创新程度,一般很难,不是很现实。所以我们提倡硕士学位论文多做个案调查研究,多做社会调查研究,从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新材料做出理论概括,多少有些原创性的东西,避免东拼西抄,低水平重复,毫无新意。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一般应在第三个学期开题报告后,第四个学期集中精力快速成文。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初稿后,可以冷处理一段时间,一方面交给导师看,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一方面利用这段时间考博、找工作、继续读书研究,还可将学位论文拆成小论文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又有新的思考和收获。到最后一个学期正式提交论文前,再回过头静下心来认真修改论文,这样才能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式,将论文修改好,准备通过答辩,圆满完成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顺利毕业和获得学位。
(作者单位为云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