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信息
     
     
    老员工就业难九大原因
    2016-05-16 00:20 学工办 

    老员工就业难九大原因

    (摘自http://news.QQ.com 2006年08月12日00:58 信息时报

    到底老员工就业难的症结在哪里?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众多就业指导专家,归纳出目前老员工就业难的九大原因。老员工毕业难既有供需结构性矛盾,也有应试教育和员工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老员工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老员工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员工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员工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老员工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员工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员工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员工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老员工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老员工,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老员工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六员工仍然期望过高

    老员工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老员工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老员工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老员工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老员工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老员工的戒备心理。

    原因七员工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员工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老员工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原因八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老员工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老员工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老员工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原因九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员工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员工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相关链接“80后”缺乏经验成求职绊脚石

    现今毕业的老员工大多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社会观点认为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有效团队合作精神。那么在职场上,“80后”群体的求职状况如何?中国人才热线围绕这一主题在近日专门开展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后”已成为求职主流群体,但眼高手低和缺乏经验也使得他们在求职的道路上频频受挫。对此,职场人士提醒,该群体求职者应明确自身定位,树立起正确的就职观念,克服弱点,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

    该调查共回收了5700份有效问卷,通过数据分析显示,34%的受访者认为“80后”求职者缺乏实践经验,20%的人认为他们眼高手低,这两项总计达到54%,无疑成为直接影响“80后”求职的最大绊脚石。此外,10%认为该群体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14%则认为不能吃苦耐劳是他们最大的毛病,13%认为他们过于追求享受生活。

    本次调查显示,容易接受新事物和充满激情活力是“80后”求职者最可取之处,也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而不少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从业者在受访时也坦言,这两项也恰恰是企业最为重视的地方。此外,还有11%的人认为“80后”求职者头脑灵活,12%认为该群体学习能力强。

    在本次调查中,众多受访者纷纷给“80后”求职者支招建言。63%的人提醒“80后”求职者在职场中不能漫无目的找工作,建议他们要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给自己清晰定位。1%的人建议他们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19%认为要树立正确的就职观念,不要挑三拣四。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